为切实提升公众防溺水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竹溪县红十字会将防溺水宣教与急救技能培训深度融合,创新构建“五位一体”防溺水工作体系,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宣教培训活动,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筑牢坚实屏障。
织密基层防溺安全网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竹溪县境内河流纵横、水库密布,临水区域呈现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防溺水工作形势严峻。今年5月起,竹溪县红十字会组织专业培训师资深入泉溪、汇湾、龙坝、县河等乡镇开展防溺水急救技能培训。培训摒弃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以真实溺水案例为切入点,系统讲解预防要点与注意事项,重点围绕溺水后自救互救技能,通过现场示范教学,对心肺复苏按压深度和频率、人工呼吸姿势技巧等关键环节进行手把手指导,确保参训者掌握核心技能。活动受益干部群众超万人次。
锻造党员应急先锋队
党员干部是基层应急处置和防溺水工作的中坚力量。竹溪县红十字会积极争取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支持,将应急救护技能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必修课程。在县委党校主体培训班中,救护师资向参训党员干部系统讲授徒手心肺复苏、AED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实用技能。2025年以来,300余名参训党员干部通过培训考核取得红十字初级救护员证书,为基层应急队伍注入专业力量。
急救科普融入百姓日常
为推动防溺水知识入脑入心,7月中旬,竹溪县红十字会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走进东门街文旅街区,开展沉浸式防溺水宣教活动。红十字志愿者通过警示案例展播、实操示范、图文讲解和现场答疑,向游客、居民和儿童普及“四知、六不、两会、四牢记”防溺水口诀及自救互救技能。现场设置的有奖问答环节吸引众多市民参与,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安全意识。
构筑水上救援安全堡垒
继2024年4月在新洲镇建成全县首个红十字水上救护站后,为检验和提升水上救护队的实战能力,6月中旬和7月下旬,竹溪县红十字会联合新洲镇政府连续开展暑期防溺水暨水域应急救援演练。在十堰市红十字山盟救援队教员指导下,50余名水上救护队员使用冲锋舟、皮划艇、充气桨板等专业装备,完成“抛绳救援、入水救援、舟艇救援”及心肺复苏等科目的现场演练。县红十字水上救护队首次引入无人机参与防溺水巡查,大幅提升安全监测效率。通过实战化演练,队员单兵救援技能和协同作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护航重点群体暑期平安
中小学生是防溺水工作的重中之重。6月以来,竹溪县红十字会按照省市县三级部署,走进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红十字护航·校园防溺水”主题教育活动。为新洲镇新发村70余名暑期在家学生及家长开展防溺水急救知识培训。联合县教育局开设中小学校“校警”应急救护专题培训班。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操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为师生打造沉浸式生命教育课堂,系统阐释防溺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手把手教授自救互救技能,为学生暑期安全构筑坚实防线。
共织社会安全守护网
防溺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合力。竹溪县红十字会在“5·12”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积极参与综合应急演练,面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联合团县委对暑期返乡大学生及“爱心托管班”志愿者开展专项培训,培育急救知识传播生力军;协同县应急管理局深入乡镇实施“溪安行·基层赋能”计划,为镇村干部普及急救技能,服务基层应急减灾大局。
安全高于一切,防溺水任重道远。竹溪县红十字会将始终秉持“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持续创新宣教形式,深化技能普及,强化部门协同。通过“培训一人、带动一家、辐射一片”的链式效应,不断织密防溺水安全网络,全力护航青少年成长,为构建“人人学急救、人人懂急救、人人敢施救”的社会安全应急体系贡献红十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