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业务工作 > 红十字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工作

怀博爱之心 担青年之责

湖北省红十字青年代表——华中师范大学  侯宝月

为期六天的全国红十字青年夏令营,以丰富多元的活动设计为我打开了一扇领略红十字文化的窗口。从理论学习到实地探访,从文化演绎到情景模拟,每一段经历都让我对“人道、博爱、奉献”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青年责任与时代使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一、精神溯源:从历史起点读懂人道初心

开营伊始,红十字的创立背景便深深触动了我。当我了解到亨利·杜南目睹索尔费里诺战役的疮痍后,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共情奔走呼号,最终推动《日内瓦公约》问世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立时,我真切认识到:这项伟大运动的起点,是对生命最纯粹的敬畏,是对苦难最本能的关怀。它从来不是悬于高空的符号,而是无数人用行动织就的“生命防护网”,正如红十字基本原则中的“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每一个词背后都是跨越国界的善意与坚守。

二、沉浸体悟:情景模拟中的民生之思

令我耳目一新的瑞德十字情景模拟活动,更让我对战争与人道的关系有了沉浸式体悟。作为一名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我在学习时更多是从宏观的国家战略、权力博弈等视角进行理论分析,而当我们在模拟场景中扮演不同阵营角色,真切遭遇一系列困境——如因炮兵部队误伤非军事目标被扣分,因无法快速统筹资源安置难民而手足无措,因权衡平民保护与军事目标陷入两难——我才深刻体会到,在克劳塞维茨所说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之外,更沉重的是民生代价。这让我明白,国际人道法绝非冰冷的条文,而是对人类的生命保障,是战乱中守护人性底线的温暖力量。也正是这场模拟,让我对国际政治研究中“安全”的内涵有了新思考:真正的国家安全,不仅是领土完整、政权稳定,更是每一个普通民众免于恐惧、获得尊严的权利。

三、能力锤炼:青年领导力建设中的知行合一

在青年领导力建设活动中,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碰撞让我收获颇丰。我们运用“5W2H1I1E”框架设计灾后重建方案,从“为何重建(Why)”“为谁重建(Who)”的人道初心出发,到“重建什么(What)”“何时推进(When)”的统筹规划,再到“效果评估(Evaluate)”“影响分析(Impact)”的长远考量,我第一次将管理学理论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方案。看着笔下的策划从模糊构想变为清晰蓝图,这些都激励着我今后要夯实专业基础,让知识真正扎根于实践的土壤。

四、认知转变:明晰青年可为之路

此次夏令营最大的转变,是打破了我对红十字运动“遥不可及”的刻板印象。从前总觉得红十字的工作多集中于战地救援、国际救灾等宏大场景,如今才明白,当代青年完全可以立足身边,为红十字事业注入青春力量:可以参与社区应急救护培训,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守护邻里的技能;可以针对校园人道教育提出创新建议,让红十字精神在青年群体中薪火相传。我更意识到,青年也可以发挥跨文化沟通的优势,向世界讲述中国红十字的故事,推动青年层面的国际人道交流。

夏令营的时光虽短暂,却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青年对世界的关切程度,决定了未来世界的温度与高度。当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主动参与人道事业、关注全球发展,不仅能在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等全球性挑战时积累经验、增强韧性,更能以青春之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未来,我将带着夏令营的收获,在校园的学习与实践中始终坚守初心,以专业所长服务社会、贡献世界,真正成长为“对国家有用、对世界有责”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