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文章】疫情下睡眠障碍如何破?

发布时间:2021-01-22 16:34:26  来源:原创  文章作者:原创  浏览次数:328

image.png

湖北省红十字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援助专家组专家

武汉市公安局心理专家组专家

汪少萍

 

这几天因失眠而求询的相对有点多,这也比较符合目前“抗疫”阶段的特点。相当多的社区志愿者或者是社区工作人员已经连续工作超过五,六十天了,持续的高强度工作、无序的生活、交往交流方式的改变等非常容易产生疲惫感,报告睡眠习惯改变,比如不能按时入睡或入睡困难、易醒、多梦或早醒的人似乎在明显增多

今天就有一个社区工作人员来信说失眠,只想要安定睡觉,甚至不要咨询也不需要安抚……。网上也有一些说一线的医护人员失眠的较多。作为双重身份警医的我认为身处“抗疫”一线,出现相应的心理反应,包括睡眠的改变需要客观分析,其中相当一部分的睡眠改变属于适应性的,不必过于关注,其本质不一定是睡眠问题,而是焦虑问题——过度焦虑或潜在焦虑所致。 先评估有必要。睡眠的时间和习惯改变的确是评估失眠的重要指标,但除此之外还有晨起的精神状态、身心疲惫感、工作效率、生活体验以及有否痛苦感等指标综合评估。不是所有的睡眠改变都需要“处置”,而更多的情况是学会与其“共处”。

当然更重要的是对睡眠和失眠的认识。睡眠是一种不由自己的、神秘而奇妙的生理心理现象,不容置疑与生活、工作以及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失眠在更多的时候常常是遭遇社会心理因素或生活事件后的一种“外在表现”,失眠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原发性失眠)很少见。可以肯定地说,当前很多人尤其是“抗疫”一线社区居民出现的失眠大都是适应性的、一过性的过度焦虑或潜在焦虑的一种“外在表现”。

睡眠是人的一种本能。在“抗疫”的特殊时期,应对失眠的最好办法就是顺势而为——越是想睡就越难入睡,相反,顺其自然睡眠常常会自然恢复的。所以,建议对失眠不应过于敏感,对失眠越紧张、越重视,就越不易入睡;其次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应重视“自我隔离”时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格调。至少应从“刻意”调整生活开始尝试改善睡眠。

关于药物。严格地说,安眠药只适用于急性心理应激和躯体疾病引起的暂时性失眠,或者用于严重的睡眠障碍。如果在支援一线前睡眠良好,或目前没有明显影响工作和明显的痛苦感,不建议首先药物治疗。




湖北省红十字会网络信息中心维护与管理

Copyright © 2003-2020 www.hbsredcross.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8012613号-1

日浏览量: